大连创业工坊胡剑锋:疫情之后,从孵化器到孵化道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2-18 18:52:26

导语

2020年新年伊始,华夏大地被汹涌而来新冠病毒裹袭,春节后的复工从2月1日推到2月3日,再从2月3日延迟到2月10日,至今,若非特殊行业领域,大多公司响应国家和国情需要,安排员工远程分散办公,这场浩浩荡荡的疫情已经影响到各行各业,疫情期间和疫情之后的孵化机构将何去何从?对此,韵网从上周开始,与业内资深孵化人和专家联手推出《孵化人说》特别报道——孵化人在行动,本文为第二期,作者为大连创业工坊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剑锋先生。


/storage/images/20200218/1582023065193047/d4a94f3d3be8a5b79e61e37a79ad80f6.jpg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让全体中国人过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春节。


迄今为止,尚未见到疫情见顶的迹象,经济预期变得越来越悲观。不过,这是一个好现象。只有正视了疫情带来的经济与社会的变革,才能尽早地应对这一变革,才能化危为机。

 

政治、经济、社会的格局变化,需要拭目以待,短时间还看不到清晰的走向。但是有些行业的变化已经很清楚了:只不过有些行业按下了暂停键,但有些行业将会产生底层的变革。比如孵化器。

 

经此一疫,商业地产尤其写字楼,会遭到沉重的打击。

 

说商业地产受打击,与疫情中大家的办公方式有关。以前网上办公总觉得不踏实,即便有些事网上可以办理,但是不见面总感觉不太托底。但是,当疫情发展到封闭小区的时候,网上办公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

 

尽管开始的时候,网络办公还是有各种不适应、低效率,但做着做着也就习惯了。如果疫情持续到三月末,则网络办公就不可逆转了。这对于互联网关联的领域来说,是好事情、大好。

 

可是对商业地产来说,可就不是好事情了。试想,如果两个月能够网络办公,还没有太耽误事情,对企业来说也许就会思考:为什么我还需要很大的办公室?

 

以往,办公室是人的第二空间。除了睡觉之外,办公室是我们人生待最长时间的地方。甚至于,诸如苹果之类的企业,还要刻意营造办公室中的偶遇,以增加碰撞、交流和创新的机会。但是,如果习惯于在网络上工作之后,对办公室的质疑就埋下了种子。

 

某种程度上说,办公室的存在,除了真的“办公”之外,形式意义更大。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所描述:公司是一个想象共同体。接下来推论是,办公室就是想象共同体的象征。所以对创业企业来说,有一个办公室,象征着大家在共同做一件正经的事情。如果办公室不再是“正经事情”所必须的要素呢?

 

所以孵化器需要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是孵化器了。

 

/storage/images/20200218/1582023096576339/0ab7dbade773d30333c8d7fab47b8486.jpg


众所周知,孵化器是三十年前引自美国,而且在中国发展的前二十多年,都是承载在房地产之上的。细数身边的孵化器,除了房地产还真看不到几个靠谱的盈利模式(有,但是比例太低)。甚至于说大部分的孵化器,把物业管理当作正经事在做,而不是在做“孵化”。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孵化太难了。

 

孵化,难在真的去干孵化,而不是看运气、靠概率去广种薄收。但实际上大多孵化器恐怕都是如此,尽管口中未必承认,但较起真来心中也很胆怯。真的做孵化,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要有孵化能力”。

 

什么是孵化能力?发现、引导、协助、推动创业者的能力。

 

创业者是天生的,而不是孵化器培养出来的,想必孵化器同仁们都会认同。但怎么发现这些创业者,还是需要一点眼光。自从有的题海战术、面试大法之后,就再也没有靠谱的识人之术了。不说人的本源,就说人的嬗变,谁又能真正把握。找对象还会找错,更何况识别创业者。

 

找到合适的创业者,引导很关键。通常是项目未成之时,需要和创业者一起梳理项目,想办法、找资源。让创业者能够启动起来,或者跑起来,才有未来。这个过程很难,难在需要真的有经验、还不太固守经验的人来做。可是,上哪里找这样“漂亮”的人?孵化器的工作者,有几个经营过企业、又有几个人创过业呢?话说回来,自身创业不错的人,也确实难有人去做没有商业模式的孵化器。

 

引导不容易,协助也不容易。协助,需要有资源能力。企业需要什么?简单说,市场、资金和人员,这是最重要的三点,也是孵化器最应当做的三点。天可怜见,这三点孵化器自身还没有弄明白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必须先得“达”了才行。

 

最后是推动,这反倒容易一些。只要企业体量够了、指标好了,锦上添花就行。相对而言,孵化器的经营者人面总是有一些、影响力还都不错,推动一下完全可以做到。但是最终是否能成事,则取决于创业者和他的项目。这个时候,就是孵化者靠创业者吃饭的时候了。


微信图片_20200218144525.png

 

东拉西扯上面这些,目的是说,当商业地产前景不妙的时候,孵化器应该做什么?

 

孵化器的走向很清楚,必须“避实就虚”。所谓实,指的是房产、空间。所谓虚,指的是孵化能力和资本。在疫情之后,必须回到初心,思考孵化器存在的逻辑、价值和未来。

 

孵化器的精神,并不房产租赁,甚至都不是投资。过去为了获得收入,不得不从房产租赁和投资中获益,找到孵化器的商业模式。但说到本源,租赁是房地产干的事情,投资是创投机构干的事情,而孵化该干的事情原本就不是这些。

 

当然,从生意的角度上,租赁和投资这两件事都应当做,毕竟能赚钱。笔者也不排斥房地产业者和投资机构做孵化器。但是从初心和使命出发,孵化器经营需要重新思考怎么做孵化器这件事了。

 

周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既然有孵化器,是不是可以有孵化道?依周易所云,道乃是器之所蕴含的精神和能力,器乃是道的承载之物。回头看孵化器,房产是“器”,能力才是“道”,这也难怪孵化器最早会叫做孵化器。

 

孵化器注重实体办公场所,而孵化道注重深度的企业孵化。孵化器大网撒一片,孵化道则精深服务到位。孵化器做工商税务等表面的服务,孵化道做市场上找不到的服务。孵化器对接投资附注金融,孵化道自己投资与创业者共生死。。。

 

日月变迁,时事异也。中国经济过去的粗放式发展、红利化积累,已经二十多年了,现在的市场早已经不是当初的模样。相对美国孵化器三十年的变化,中国孵化器也该到变革的时候了。

 

中国的今天,房地产已经登峰造极。曾经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正在转向以股权为代表的资产。当市场公认的投资标的,从“不动产”变成“动产”的时候,中国经济也就完成了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

 

从孵化器到孵化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笔者更希望:孵化道,做中国经济的一个引领者。

 

顺便,也建议:各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部门,也有必要思考孵化器的考核办法了。房屋是否还应该是重点、到底扶持什么,似乎没有必要过于强调固定资产购置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欢迎参与交流,登录 后才能参与留言,留言审核后公开显示

    精品留言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