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吉华:孵化器的未来是专业化、资本化、互联网化、全球一体化

信息来源: 两江新区官网

发布时间:2020-12-24 11:56:37

完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有效途径,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要素,也是建设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12月17日,明月湖创新论坛第二期在两江协同创新区创新Σ空间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谢吉华,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科技创新以及东部中心的创新孵化体系为样例,分享全链条服务科技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10102869_187813d6-d00b-4329-8f63-daa0c3edee80.png


论坛上,谢吉华以时间维度对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培育尤其是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和探讨,并围绕孵化器打造及科技创业从专业化、资本化、互联网化、全球一体化等视角进行了全面解读。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1990年和2000年是非常重要的年份。”谢吉华表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土地、劳动力、资本三个要素市场诞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活力。随着产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快速提升,2000年我国正式加入WTO,中国开始了迅猛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0102869_09132c62-fa17-4769-b989-d80b8a2481b9.png


针对创业尤其是科技创业孵化,谢吉华也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他说,作为孵化者的角色,首先要明确定位以及科研人员和企业家的关系定位;其次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工作,要同样把自己置于一个创业者的角色,要学习充电,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结合趋势来理清自己的思路及实施路径;再次要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与改变,让创新融进血液里;最后,要对自己的赢利模式有清晰的认知,明确自身客户,充分认识到“孵化器”存在的重要价值。


谢吉华表示,孵化器的未来一定是专业化、资本化、互联网化和全球一体化。“所谓专业化是技术专业化,各个科研机构涉及的行业和领域非常广泛,必须有专业的服务进行匹配。再比如资本化,企业的快速发展一定是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和语言来重新审视和催生全新的孵化机制。”


10102869_91c0961c-9ebe-47ae-97c7-bdef707c8fd3.png


谢吉华还分享了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发展规划。目前,东部中心已经初步建成了“1+X+N”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1”是一个上海技术交易所,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金融中心建设最好的结合点,交易带来的是枢纽;“X”是指在东部中心汇聚的众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提供更专业的科创服务;“N”是指选取与布局一批重点产业,打造以龙头大企业开放创新为引领的中小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孵化。


10102869_da912177-077f-4d1b-8314-18ff3b2dbeaf.png


“未来中国的孵化器是以大企业开放式的行动创新,形成大中小企业的融合,来解决专业化资本化的问题,形成更高效率、更大规模的发展,那就是产业集群的孵化体系。”谢吉华指出,在科技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科技企业的孵化者,要勇于革自己的命,要勇于重生,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努力重塑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努力让自身在行业中具备独创性与唯一性。


重庆明月湖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斐主持活动。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武汉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西部高等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诺贝尔奖(重庆)二维材料研究院等2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负责人及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负责人参加活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欢迎参与交流,登录 后才能参与留言,留言审核后公开显示

    精品留言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