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火炬以后,我还在中关村,这是一个创新的沃土,里边有特别丰富的创新生态创新要素,创新的资源,各类创新创业的主体和各类创新创业模式。所以实际上我一直也在做研究、跟踪、观察这些事,从我的角度,现在既是一个政策的观察者,还是一个研究者,我愿意做一些更深度的体验、研究和思考。现在我在做投资技术,也做直投;还在研究产业互联网,对产业情有独钟。所以其实我在做跨界——这些事都是我感兴趣的事。
今天,我想围绕《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和产业构建》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背 景
这个时代是个新经济的时代,是数字经济的时代。我们创新创业离不开这样的大背景和大时代,它的发展趋势、新的特征、新的逻辑跟数字经济密切相关。
数字经济也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时代,这个背景如果不清楚,我们找方向确实还是比较难的,所以我想把这个大背景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实际上不管园区、高新区还是火炬区(广东省中山市),最重要的是要做产业,因为产业才能够体现经济的价值。在这个时代我们产业到底怎么搞?以前可能最主要靠传统的集聚、培育、招商,现在提升的话,产业是可以构建的。
改革开放40年,我们有大量存量的产业资产,有很多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怎么能让这些创新产业和传统的实体经济融合起来?怎么能够产生新的火花?做产业构建,实际上是做产业升级和发展新的业态,这个大的逻辑就是这样。
做科技企业孵化器也好,做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也好,有一条主线,就是技术的产权化→技术的公司化→技术的资本化→实现技术的产业化。
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改革专门提出要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实现技术的资本化和产业化。改革开放这40年,我们产生了大量的企业主体。没有企业主体,谁来创造价值?产业是由企业家、创业者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商业化,从而创造价值。我们做的双创,就是把它串起来。
我理解技术的产权化是怎么激励人、解放人;技术的公司化是怎么产生更多的企业和创新创业的主体,催成大量的公司,大企业如何跟资本结合?如何实现产业化?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这几年习总书记特别强调的一件事。十九大特别提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互联网技术要跟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营地——数据已经成为关键要素。所以发展数字经济,实际上就是要不断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产生新动能来形成势能,这是国家的一个战略,其实跟双创也是密切相关,这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
数字经济的内容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数字产业化。
我们讲的创新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实际上都是讲数字的产业化;
另一个是产业数字化,我们也叫产业创新。
如何把产业通过互联网形成平台,形成大量的数据,提升产业效率,降低产业的运行成本,就是要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的信息网络为重要的载体。实际上以前做孵化器,我们都以物理空间为载体,现在有虚拟孵化。
为什么有虚拟孵化?为什么有这些平台化(公司),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孵化器,只不过它没有经过国家认定,只不过他可能不叫孵化器,但实际上他们都具备孵化器的功能,就是说这种载体的形式在发生变化。
以数字技术的创新为核心的驱动力,数字区就是创新驱动数字驱动数字系统,因为确实现在很多平台数新经济形态都是数字驱动的,在不断地提高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模式的新经济形态,因此数字经济可能会让很多产业进行重构。
我认为产业互联网可以把所有的产业重新做一遍,注入新的基因。
对很多传统产业来讲,让它自身实现转型升级对他来讲是特别难的一件事情。有的专家说转型升级就靠自身这是个伪命题,转型升级一定是要注入新动能,就是注入新基因。
以前一个大企业做一个新业务,它会新成立一个事业部,现在不这么干了:现在很多大企业做新业务,它不是在企业内部做,而是把它分离出来,可能分化出一个创业公司,这叫产业老炮的第二曲线,就是很多大公司做第二业务、第三业务。比如说阿里巴巴原来做淘宝,后来做蚂蚁金服,做天猫……做新的东西,实际上都是通过一种创业的机制去做,这个特别重要。
数字经济催生更多新业态
其实数字产业化也好,产业数字化也好,一方面它会产生很多新业态,另一方面对传统产业来说要深度地融合、跨界,数字经济的最大优势是它跟所有的产业都有关联。
所以有几个要点大家要深刻的认识:
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
数字技术成为创新的源泉;
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新的基础设施。
以前我们做高新区,讲几通一平,但是现在都讲5G网络、讲超算、讲wifi全覆盖……像现在这些小微物流,都是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入户等等。我想,未来再过几年我们讲双创、讲孵化器,可能就是自创业。
自创业,就是在家里边就能创业,因为你到哪儿都能找到你需要的东西,这得益于基础设施的优化完善。
智能技术数字经济之所以今天能够高速发展,是因为这些年智能技术群经历了核聚变。比如说2G、3G、4G、5G,下一步还要搞6G路径,它的速度越来越快,链接也越来越方便,数据越来越多,算力不断在提升和突破,这完全是用数学的理论来构建新的算法。智能技术跟所有行业的跨界、融合,会催生很多新的业态,这就给创新创业带来了大量的机会。
实际上,数字经济实际上也是一种产业变革,会带来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比如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实也在发生变化。生产力要素,过去我们都讲土地、资本、人才、人力,现在讲人才、讲技术、讲资本、讲数据、讲空间(网络空间),生产力要素在发生变化。
数字化时代,我们国家的发展是从消费互联网起步的,现在正在走向供给端的数字化,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产业互联网……这些会促成独角兽企业出现,实际上是利用新技术产生新模式、新组织、新产业、新业态、新价值。智能经济平台、分享经济应运而生。
我们现在的产业转型、消费升级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实际上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动力。
从宏观上、从战略上看,双创的动力不仅仅是个人,国家所出台的十九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里边讲高质量发展、讲供给侧改革、讲强城振兴……都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包括消费升级空间巨大。所以我们不能说双创、说孵化器就是我们看到的这点技术,不仅仅是没有消费升级,没有国家的这种政策引导,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可能双创的空间、动力机制就没有宏观的动力技术。未来企业发展的场景都是以人为中心,充分市场化,更高水平地开放和国际化。
另外,怎么去优化法治环境?比如说搞数字园区、智能社会,都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应用场景,产业生态在不断地升维,我们现在看产业,不仅仅是土地、招商、资本这些,我们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思考。
我们怎么去把握未来的这个方向,当然这个东西也不是说凭简单的想象,也要凭现在的一些案例来判断发展趋势,甚至通过一些技术的突破,来分析这些事。
所以,产业生态的提出,比我们原来讲的创新要素更加的丰富。产业发展也有一些新的提法,前段时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讲产业基础能力的高级化、产业链和现代化,其实是应对中美贸易战中央作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判断。
顺应数字经济做好规划
现在的产业基础能力、能级还不够,怎么去搞计划?即便你有核心的技术,但是产业链怎么现代化,怎么用数字经济?怎么用产业互联网?
用互联网把这些都能够串起来,提高效率,提高运营质量。未来会有产业平台、产业总部、产业大脑、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产生。园区做产业一定得有首位度产业,一定都有首位度产业。
高新区发展开始大家都是齐步走,到2006年科技部火炬中心提出了三类园区的概念,一个是一流园区、一个创新园区、一个特色园区。未来我认为就是个性化发展——应该一个园区一个样,每个园区应该有自己的区域个体,但是怎么体现区域个性,得从产业个性里边才能够体现。
所以,产业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科技是支撑,创新是帮助我们来实现产业,创造价值最重要的手段。
(注:本文为杨跃承在2019年10月22日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局主办、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创业中心协办、韵网承办的《中山火炬区双创专题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节选,文中观点仅作学习交流,不代表韵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