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第二年就开始盈利的北京双创街,做对了什么?

信息来源: 易悦

发布时间:2019-09-19 18:22:18

10.png



关于双创街


双创街是清华控股成员企业清控科创专门为双创街区业务成立的管理公司。而清华控股则是全国最大的高校产业集团,双创街在其中担任着服务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角色,以街区空间的形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载体和平台,为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空间场地、投资孵化等服务。

/storage/images/20190919/1568888741832636/5a05fecf37105e2738450fbba85717a5.png

目前我们在全国已经做了十二条街区,覆盖了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沈阳等一系列城市,已有上千家企业入驻其中。


接下来,双创街投资会在国内的重点城市继续铺设街区,提供创新创业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平台,配套相应的企业级服务。


我们有个SLOGAN是“让创业者不在非核心业务上浪费时间”,核心业务之外的事儿都让我们来做。


双创街成立的背景和初衷


双创街最开始成立的灵感来源于美国作者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一本书——《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书中对城市的街道、商场、社区甚至是步道这类细微的城市功能空间都作了详细分析。


受此启发,我们发现以街区为空间载体为创业者提供服务,要远比科技园、小型孵化器更具优势。


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是开放性,街区的空间划分让创业者们更容易互相了解和接触,并产生互动,就像是平房里的邻居一样。


我们统计过,街区中的创业者90%以上都互相认识,60%以上有业务合作,可将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最大化。传统的写字楼由于其空间的封闭性,很难形成合作。

第二是示范性,街区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路过,人流量大,我们会把创业者的项目在LED屏幕和广告牌上播放,以此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对周边区域的创新创业氛围起到带动和引领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处处可创业,时时能创业,人人敢创业”。双创街区在城市双创工作中起到了相对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发展过程中的收获

最初我们只是想以街区的形式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做创新创业者的集聚区,但做了三年后,将街区企业的数据汇总之后有了几点新发现,这也成为我们在创立双创街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 第一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比例越来越多,超过了原来的模式创新型企业数量,为此我们也越来越清晰了双创街的定位和调性——专注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孵化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


  • 第二是人才出现了逆流,原来的人才是由县城、地级市、省会、北上广深、出国这样一级一级地流动。现在我们发现欧美日韩的创业伙伴开始回国,而一线城市的人才开始回到省会,又开始一级一级地逆流。后来我们发现,小城市的政策优惠和市场空白更具优势,就像人类逐水而居一样,创业者也选择合适的领域生存,所以我们的街区未来也会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进行覆盖。


  • 第三是技术的迭代越来越快,原来可能需要五至十年才出现的变革性新技术,但现在只需要一至两年,这会给创业者创造非常大的蓝海,为他们在新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创造了机会。


所以我们也会根据这样的特点进行功能和服务上的调整,更符合创业者的公共需求。


对个人的影响

原来我一年有六七十次的国内飞行,因为项目的扩展速度很快,我也处于一个高速、高压、高温的状态下奔跑的,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不足的地方需要完善。


但整体来说,团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充分锻炼,铸就了一支铁军,无论是什么样的压力我们都能够承受得住。


就我个人而言,近两年来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慢下来了,体量大了就放下速度,开始沉淀,完善整合过去不足的地方,对街区空间的各个细节进行优化。


当然这整个过程是张弛有度的,积蓄力量也是为了迎接更大的业务爆发。


双创街第二年就盈利,做对了什么?


应该是顺应了大势,这不是说应势而生,而是顺势而长,在势头来临之前就做了布局和规划。


双创街核心团队成员在相关行业做了十几年,一直围绕着创新创业。突然在2015年开始,国家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热潮时,其实我们已经沉淀了很多年。


雷军说:“站在台风口上,猪都会飞。”我不太认同这个说法,因为猪是被风刮起来的,它本身并不会飞。风一停,猪可能会被摔死。如果把大势比做“风口浪尖”的话,我们更像是浪尖上的鱼,本来就在水里游的很好,浪潮来了,我们在浪尖上游得更快更好。当风平浪静之后,猪成了死猪,鱼还是活鱼。

/storage/images/20190919/1568888818699284/95aa8eebca3511183ad3d27d0ade4cdc.png


创业路上难忘的事


第一件事儿是,我们做了十二条街区,其中有一条是在河南的南阳,跟其他的主流城市相比,位置会稍微偏一些。

但让我们团队很不可思议的是,当地人的创业激情完全不亚于北上广深的创业者。


整个街区的工程,从设计、改造到装修,全部流程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当时的现场每天都有几百人一起工作,政府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也印证了中国人集中精力办大事的强大能力。


街区成立之后,在这一万平米的载体中,我们只用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集聚了一百五十家企业,各级领导也都来参观过。


有句话叫做“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


在三四线城市都有非常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每天都会有一万五千多家企业的诞生,一年达到六百多万家企业,这个数字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想象的。


第二是去年我们在双清路举行的科技创业发展论坛,简称“双清路论坛”。


北京海淀区的双清路很有意思,一边是中科院各个院所,一边是清华。


做论坛的时候我们第一次把清华控股体系和中科院控股体系中的专家及企业家请到一起,针对科技创新发展展开讨论。


这一次我们才发现,原来在这两大机构里面蕴藏了那么多科技创新人才,有那么多可以转化的优秀科技成果。


这两家机构像发动机一样,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我们有幸把两个机构聚集到一起,两边的领导都非常支持。


所以在接下来的每一年,我们会把这个论坛继续举办下去。能与大师们共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


个人信条


八个字:行胜于言,舍重于得。


少说多做,永远别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的你更牛。行动是最好的表达。


舍是因为得到的一切最终还是要给出去的,无论是财富、情感还是知识,舍出去的才是真正拥有的。像我们做企业,不管怎么舍,企业还是越做越大,反而在不愿意舍的时候会越做越小。


人生最重要的……


第一是凡事不惑。

四十不惑,我今年刚好四十,无论是财富、健康还是情感,不惑是关键,当对所有事情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时候,心态会无比坦然。相反,困惑是最痛苦的。


第二是延迟满足感。

不为眼前的小利益放弃未来更大的空间,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不追求即时的满足感非常重要。


第三是家庭。

无论是不惑,还是延迟满足感,最终的归宿都是家庭,因为它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单元,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家庭的完满。



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无论做企业还是做人,最根本的是什么?


我发现有两点很重要:

一个是“识人”,选对人了才能成事儿,二流的团队干不出一流的事儿,人是核心和关键。


第二个是“识人性”,在各种商业模式眼花缭乱层出不穷的时代,最终深究起来就是两个字:人性。


只有顺应了人性,才能够在人类社会中做出事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做企业的人开始关注生物、物理这些领域,他们其实都是在挖掘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企业发展或者人的成长过程中,只要懂得“识人”和“识人性”,就不会有太大的意外或者纰漏。


(注:本文选自中国领先企业家媒体社群易悦,文中观点不代表韵网立场。)


/storage/images/20190919/1568888950377139/cd017df7e1e6ea6b56b4cb8d4510eb49.png

欢迎参与交流,登录 后才能参与留言,留言审核后公开显示

    精品留言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