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龙森的孵化器之路
汇龙森做孵化器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汇龙森最早是从收购一家药厂的烂尾楼开始起步的,当时只有16000平米,很小,公司将它改造成为很多小的单元进行招商引资,一些企业陆续入驻,形成了早期的汇龙森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约瑟夫·曼库索收购了一座建筑,收购后把它分成不同的单位招揽租客,这就是有名的“贝特维亚工业中心”。最开始只有四家企业进驻,这个工业中心就这么一步步做了起来。
汇龙森也经历了这个过程,由于一座烂尾楼去找一家特别合适的大企业进驻非常困难,汇龙森就选取了几十家中小企业分别入驻,随后发现这种业态很好:一是有一定的租金收入,具有收益性;二是这些中小企业很有潜力,有一定的成长性。于是慢慢的,汇龙森就不自觉的走上了经营孵化器的道路。
而且我们也恰逢政策契机,国家当时推行“火炬计划”,主要是抓四件事: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器、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孵化器受到了重视。我们的孵化器顺势而为,逐步发展起来,不知不觉中便进入了科技服务业这一领域,科技孵化器是一种很好的业态,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发展起来,对企业、对自身、对国家都有利!
随着公司的发展,场地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于是2003年,汇龙森又拿地新建了一个48000平米的园区。这个园区于05年竣工,从功能上看,汇龙森科技园已经开始尝试专业型孵化器的经营了,当时专业方向主要侧重于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领域。后来又建设了第三个产业园区,体量进一步扩充,服务功能也更加完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汇龙森公司现在有将100万平米的园区,入住企业700多家,这些集中在IT、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尤其关注那些有核心技术,有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有一些现在虽然还不大,但具备成功要素的初创企业我们也关注,尤其那些有好的领路人的企业。
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除了各级政府推出的优惠政策,我们自己也推出一些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创业,比如房租减免、服务折扣等。
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园区孵化出很多优秀的企业,这些企业也确实为当地经济创造了很高的产值税收,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指标。孵化器孵育中小企业所带来的集群效应一点不比大企业差,反而是区域经济业态的一种有力补充,因此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汇龙森孵化器模式
汇龙森的准入机制分两级。
首先要符合开发区要求的企业准入门槛,能耗高、污染型的企业我们不欢迎;
其次,我们要做一些判断,最好是科技创新企业,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但这有时候也会看走眼,慢慢再新陈代谢吧,那些混日子、骗政策的企业最终还是呆不下去的。好的企业我们会给房租优惠,金字塔尖的企业我们会投资。
一句话概括汇龙森,它属于专业型孵化器+投资型孵化器。
我们从物业型孵化器起步,逐步做出专业特色,形成产业聚集,现在我们加大了对在孵企业的投资,包括天使直投和发起设立投资基金,我们将更多地融入区域经济,往要素聚集方向努力。
三大核心能力
首先是硬件设施的建设。
汇龙森公司的科技园建设速度是业内有名的,政府当然希望你快点开工建设,快点招商,快点形成产值税收,不希望你拿地放着不建设,汇龙森科技园还保持着10万平米园区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纪录,多年来的建设经验也使我们了解到不同产业客户对房屋空间、层高、承重、上下水等的具体要求,因此做出来的“器”也比较受欢迎。
其次是孵化服务体系建设。
企业入驻要管生也管养,企业入驻本身就和我们建立了一种天然的联系。企业领导人敢创业本身就说明他有独到的技术和能力,这是令人钦佩的,但创业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硅谷每年成立两万家企业,也会倒一万家企业,企业创业是不容易的,如果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事,在他们的核心业务上提供一些公共支撑,在一些非核心业务上给他们分忧,他们的创业烦恼就会减少,成功几率就会提升,因此孵化服务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三是科技投资,以股权的形式帮助企业成长并自我发展。
我们建立了一个投融资平台。汇龙森每年拿出自有资金额度一千万元投资给园区内的企业,我们还与赛伯乐(中国)投资公司发起设立了一家首期资金一亿元的中孵高科基金,委托赛伯乐的专业团队管理,通过专业的判断去投资园区有潜力的企业,此外我们还与中发展、海科金等投资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都是希望在资本层面帮助企业成长。
两“ + ”模式助推企业成长
科技园企业入驻的房租物业收入是基本的保障,服务本身也会收一些费,只是要比市场价格低很多,客户能接受。投资部分收入是未来的“金矿”。
做孵化器,我的理念是不做“两缺模式”。
就是说:政府给你一块儿地,你在做物业的时候有了一笔收入,就一定要帮助政府、帮助企业做点事,不能不厚道,不能“缺德”;
第二,你做服务投入很大,但你也会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是很有潜力的、很有投资价值的,如果你只埋头做服务,放弃投资机会,你就是“缺心眼”,开玩笑就叫:“两缺模式”。我们是要扎扎实实做好新两+模式,即:专业园区承载+产业资源拉动+金融资本推动。
盈利问题
一个园区基本上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可以实现盈利,大一点的园区周期长一点。但长期的盈利我们看好科技服务和科技投资这块。科技服务如果从园区服务起步放大规模,各业务本身就是非常具有盈利性的;科技投资也是,我们的天使投资未来的获利空间会远远大于物业这一块,我们有信心。
孵化器做的是一个平台,把各种社会资源通过这个平台比较便利的提供给企业,要企业相信你确实能帮助它。我们引入的“合力众包综合商务服务”就有这种考虑。
企业通过“合力众包”平台提交服务需求,服务提供商通过“合力众包”平台寻找服务客户,我们通过“合力众包”平台对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进行管理,企业客户满意以后再付钱,孵化器提供一个保障。开发区有三千多家中小企业,潜在的服务需求很大,涉及到人、财、物、产、供、销各个方面,如果能推出一些标准化的服务产品,会更有市场生命力的。
“十二五”的主题就是科学发展,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技、人才都是关键要素。政府引导推动是肯定的,但政府需要管的事太多,管不过来,抓“点”可以,最多管到“线”,肯定需要一些有理想、有志向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把政府需要覆盖的“面”覆盖到。因此越来越多的民营孵化器加入是好事,政府应该“乐观其成”,关键是要加强规范化管理,不要让民营孵化器行业走偏了,成为“作秀”和“花瓶”。
孵化器是一个很好的业态,土地节约,企业成长性也很好。萌芽中的企业可能会死掉,但一旦成长起来,裂变速度就很快。
完整的产业业态中,要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政府重点抓“大学”,还应该有一些“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做基础。各个省份中,在金字塔尖的大企业是少数,还不如把金字塔的基数做大,真正多建一点“幼儿园”、“小学”、“中学”,那样,将来“大学”肯定能招到学生,绝不应偏废,应做到抓大不放小。
政府虽然政策上总强调扶持中小企业,但措施受制于条条框框,落实的力度还是不够。
以色列全国都像一个孵化器,机制体制可为中国所鉴。中国已经成为孵化器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这一点科技部领导有专门的论述。孵化器行业总的态势是好的,但也存在泥沙俱下的情况,相信随着发展,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有园区要建孵化器来汇龙森参观,我就会问他,是不是真想做孵化器,还是作作秀,如果是真想做,那就需要一步步来,把软能力建好,脚踏实地发展,否则干不好。
中国孵化器前景
中国孵化器行业的前途没有问题,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起来是早晚的事,孵化器行业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也有紧迫感,应该承认我们与欧美国家相比,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上还有差距,需要尽快赶上,我们都有责任。除了鼓励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孵化器事业中去之外,政府还应该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想些办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硅谷或以色列的经验可能会对我们有益。
比如硅谷的投资型孵化业态,类似:Plug & Play,类似北京的创新工厂,他们跟微软、GOOGLE等公司合作,和风投合作,支持一些创业团体发展,已经成了气候。
以色列孵化器,最打动我的是机制,对战略各造的利益分享机制设计的非常好:创业项目前两年的费用80%都是政府支出,只需要以色列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同意,两年之内基本不用考虑公司运营成本。同时,分配机制也给你定了,你有项目、有技术,占51%股权,孵化器占20%股权,管理团队占将近10%,剩下20%给风投,定义很清楚。政府则等项目真正赚钱以后,按每年收入的3%提取回报。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落地机制,我觉得可以局部先做一些试点,这一步可以迈出去。当然中国做孵化器还是应该实事求是,要分析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找到突破点和超越点。
(注:本文为搜狐产业新区对汇龙森公司总裁朱强的专访内容节选)
关于汇龙森
汇龙森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是专业从事科技园区建设与管理、科技企业孵化服务和科技投资业务的集团公司。
汇龙森公司是北京市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北京市人事局认定的“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孵化联盟的秘书长单位,开发区特色产业园联盟秘书长单位。
汇龙森公司目前拥有3个自建科技园区,3家托管科技园区,园区总面积100万平米,入园企业700多家,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新材料、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和高端制造等产业领域,园区内明星企业众多。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医疗器械、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高度行业聚集和高端人才聚集。
汇龙森公司投资建设了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医疗器械平台、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综合商务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等专业技术和增值服务平台,为在园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创新创业环境要素、降低其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帮助在园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裂变、快速成长。
汇龙森公司正努力把孵化器从企业孵化级别提升到产业孵化级别,希望通过空间、资源和资本的整合,打造一个充分共享资源和能力的伙伴经济圈,成为国内领先的产业孵化平台运营商,成为领先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运营商,成为领先的 O2O 虚拟孵化平台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