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啥这个时候还要做孵化器?

信息来源: 王佳伦

发布时间:2019-05-22 16:08:17

我们在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b区拿下来一个1700平米的场地做孵化器,很多朋友听到我今年才开始做孵化器,都在劝我要谨慎,甚至团队成员也都有些不理解。因为这个场地是我们自己花钱租下来的,没有任何的政策补贴。更关键的是全国的双创风潮已过,很多地方的孵化器都因为拿不到政府补贴而开始纷纷倒闭,还在的众创空间也都发愁如何商业化盈利。


说说我对游茶会孵化器的定位,以及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


孵化器或者众创空间依然是初创团队的刚需

三年前,我随长城会去美国硅谷考察,拜访当地的互联网公司,也接触了一些当地的创业者,惊讶的发现,在硅谷已经形成了咖啡厅(车库)、孵化器、写字楼的办公发展路径,以及朋友家人、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基金的融资路径。创业者一旦形成3-10人创业团队的时候就会优先考虑入驻到某孵化器当中。理由很简单,写字楼的办公成本太高,同时初创团队的发展变化非常快,可能几个月就倒闭了,也可能几个月就发展到几十人,这样传统的写字楼租用就明显不够灵活。而联合办公带来的良好办公环境,已经各个孵化器的创业氛围和彼此的交流鼓励,则成为另外的加分项。

所以,在国内对于在北上广深创业的初创者来说,最好的就是先入驻到某一个孵化器内,这方面北京已经开始形成这样的氛围了。在成都,相对办公的成本没有那么的高,但是在高新区天府软件园附近,已经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这对于深入内陆的成都互联网创业者们 尤为重要,在这里可以及时获得市场的最新动态,也能够更方便的接触到投资人。

成功创业者是孵化不出来的  但真心需要陪练


10年我就有机会办孵化器,甚至还深度参与政府办的一个创业孵化器早期的创立和运营。那时候YC模式在国内还没那么火,更没有联合办公的概念。之所以那时候没有办的原因是我一直对于创业孵化走进了一个误区,我一直认为成功创业者是孵化不出来了,创业者就是要经过市场残酷的竞争磨练才能一步步走出来。如果像“孵小鸡”那样一开始就在温室里,怎么可能经受得住残酷的竞争和各种磨练呢。不是你的商业模式领先就一定能成功,也不是你的团队牛叉就一定能成功。我从2011年开始创业7年,经历过各种坎坷。


但也恰恰是我自己创业几年下来发现,创业者是极其孤独的,所以的问题和困难必须自己扛,包括家庭的问题。有的时候你想哭都不知道该向谁哭诉。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有一个非创业伙伴,非家庭成员,随时倾听你的困难和问题,偶尔还能是不是的给你一些实际的建议或者帮助,那就像黑暗中为你点起了一颗火柴。如果能够扮演创业者的陪练这样的角色,我想,这样的孵化器是有价值的。在这方面我也实践了几个团队, 目前反馈都还不错


游茶会的创业社群思路


我更不想把这里称之为孵化器,我更愿意叫他游茶会创业社群,无奈,孵化器这个名字已经深入人心,宣传上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是我们内部会把游茶会当作一个社群来运营。整体的思路大概是,


首先,我们提供基本的具有高性价比的办公刚性需求,现在的孵化器就在地铁口旁边,办公环境里相应的配套齐全,周边吃饭租房子和停车都很方便。 


其次,依托游戏茶馆和链茶馆做游戏行业和区块链行业媒体的影响力,可以聚拢各方面的行业资源,这些大部分都是创业者所需要的,一方面我们会发挥媒体的优势,不断的办各种线下沙龙活动,同时作为连接者,连接行业的上下游对接需求。因此,我们孵化器主要欢迎游戏和区块链领域相关的创业团队,也只有这类团队我们才能够帮到他们。我一直觉得垂直化会是未来孵化器的发展方向,未来可能会有1,2家规模很大的全领域联合办公,但是更多的是各个行业的垂直类孵化器。现在在我们孵化器入驻的,在游戏行业已经有音乐外包,美术外包,广告营销,联运渠道和研发商,孵化器内部就可以形成一个小生态,相互合作。


最后,基于线下办公场地物理空间的限制,我们还会拓展游茶会线上的社群成员,这样可以让全国的游戏和区块链行业创业者联动起来,提供办公场地的地方很多,但是如果能够提供深入行业链条服务的机构却很少,这是我们游茶会最终的努力方向。 


游戏茶馆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一家游戏行业媒体,他已经深入到行业当中,提供全方位的产业链服务,我们是腾讯云的顶级代理商,还与出版社合作提供数字版权服务,也代理了一些流量资源为游戏公司提供买量服务。基于行业服务商的定位,线下孵化器成为我们产业服务当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我们未来向其他城市拓展的基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欢迎参与交流,登录 后才能参与留言,留言审核后公开显示

    精品留言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