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科孵化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小而美的毫米波雷达产业如何升级?

发布时间:2019-07-23 15:28:40

作为实现自动驾驶的三大重要传感器之一,毫米波雷达随自动驾驶的兴起而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其产业规模并不大(预测全球市场规模2020年约50-60亿美元),却拥有可应用于自动驾驶、无人机、工业楼宇自动化与监控、智能交通等众多高速增长领域的产品。本文从技术特点、产品应用、产业链和国内企业发展出发,分析我国毫米波雷达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对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提出建议。 图片来源:华域汽车 毫米波雷达系统及特点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使用毫米量级波长电磁波的非接触式探测技术,可用于检测物体的距离、速度、角度信息,工作频谱范围一般为30-300GHz。 毫米波雷达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毫米波雷达系统包括发送(TX)和接收(RX)射频组件、天线阵列、时钟等模拟模块(雷达收发器),模数转换器(ADC)、微控制器单元(MCU)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数字模块,以及集成了天线的高频PCB板。 图1. 博世第三代毫米波雷达构成 图片来源:博世,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工作原理。以车载毫米波雷达为例,雷达收发器通过天线发射毫米波,同时接收反射信号,经MCU处理后可以获取0-250米范围内移动物体的特征信息,如平面内相对汽车的距离、速度、角度、运动方向等。同时,毫米波雷达可以通过上述特征信息进行目标追踪、识别分类等,汽车中央处理单元(ECU)还可以结合车身动态信息进行数据融合,综合超声雷达、激光雷达、视觉图像等多方面信息做出决策,如告知或警告驾驶员及时对汽车做出主动干预,避免事故发生。 图2. 毫米波雷达系统示意图 图片来源:NXP,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毫米波雷达的主要优势。探测性能稳定、作用距离较长、环境适用性好;与超声波雷达相比,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探测距离更远,因而应用范围更广;与激光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且价格远低于激光雷达。 图3. 毫米波雷达与其他主要传感器对比 数据来源: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毫米波雷达未来有望替代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目前是构建L3-L5级自动驾驶必备的技术,主要在于其三维重构能力。但是,毫米波雷达模块厂商也在向三维重构方向发展。技术上,通过增加天线阵列实现z轴数据的获取,使用更高频率的毫米波雷达增加空间和角度分辨率,从而更好的识别物体形貌。考虑毫米波雷达的巨大价格优势,未来有望部分取代激光雷达。 毫米波雷达的主要应用领域 毫米波雷达广泛应用于汽车、无人机、智能交通、军事等领域。 主动安全系统ADAS是毫米波雷达最大的应用领域。毫米波雷达传输距离远,在传输过程中大气衰减和损耗低穿透性强,很好的弥补了摄像头探测距离短的缺点。长距离毫米波雷达(LRR)可用于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前向防撞预警(FCW)和自动紧急制动(AEB)。短距离毫米波雷达(SRR)可用于盲点监测(BSD)、变道辅助(LCA)和泊车辅助等功能。 图4. 毫米波雷达在汽车中的应用 图片来源:MastTechnologies,蓝色为长距离毫米波雷达(LRR),绿色为短距离毫米波雷达(SRR) 汽车ADAS普及是毫米波雷达应用的主要推动力。随着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ADAS及自动驾驶的渗透率正迅速攀升。IHS预计2020年时全球ADAS渗透率将从2015年的10%增至30%。 欧洲地区由于车规要求,渗透率已高达86%。美国NHTSA2016年公布20家主要汽车制造商的承诺,将在2022年9月1日前将所有新车装配AEB。2018年,我国将FCW、AEB等主动安全系统列入新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 图5. 主要传感器在各级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及成本 数据来源:Yole Développement,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IHS预计自动驾驶相关半导体市场2017-2024年CAGR高达18.1%,2024年市场规模123亿美元。据Strategy Analytics 测算,毫米波雷达成本L2、L3和L4/5级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成本约为90美元、190美元和230美元。 图6. 主要传感器在各级自动驾驶中的成本测算 数据来源:Strategy Analytics,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毫米波雷达用于植保无人机仿地飞行。毫米波雷达在军事有人机、无人机早已大规模应用。无人机领域主要用于植保无人机定高。无人机植保时,需要仿地飞行,即参考地貌起伏,保持一定的距地高度飞行。由于植保环境大多较差,多灰尘、水雾,超声、激光和光学传感技术受到较大干扰,而毫米波雷达可以穿透灰尘、水雾,准确反映植被叶片高度。 毫米波雷达用于工业楼宇自动化和智能监控。工业毫米波解决方案可实现室内(14m范围内)和室外(>50m范围)人员的检测和跟踪。同时可用于高精度占位检测,检测出的人员位置和速度信息后,可在目标进入监控区域或向特定方向移动时触发系统报警。毫米波雷达利用其板载处理能力,可以忽略不重要的静态物体(如桌椅)和动态物体(如树木和风扇)的特征来减少错误检测。由于没有摄像头,毫米波非常适合于对隐私敏感的应用场合。 毫米波雷达用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毫米波雷达受天气、环境影响较小,可以精确稳定的测量车辆、行人的速度、位置等信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管理中。如测速、电子卡口、电子警察、流量监测、智能路口、路内停车管理等。 毫米波雷达用于智能家居和健康医疗。高频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高精度探测,可检测细微的物体移动,目前已用于手势识别产品。医疗级精度的毫米波雷达可以进行非接触式检测,如深度睡眠、浅度睡眠等。 毫米波雷达向更高频方向发展 目前,毫米波雷达主要工作的频段有:24GHz、60GHz、77GHz和120GHz等。 24GHz应用最广,但超宽带ISM UBW(带宽5GHz)将被禁用。24GHz频段包括窄带ISM NB(带宽250MHz)和超宽带ISM UBW(带宽5GHz)。出于规范频谱标准的目的,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2018年开始禁止新产品使用24GHz UBW频段,正在使用的产品将于2021年被禁用。 高频毫米波雷达相对低频性能优势明显。 高频毫米波雷达测量精度更高。测量精度一般与频段带宽有关。未被禁用的24GHz ISM NB频带只有250MHz带宽,而60GHz(60-64GHz)和77GHz(76-81GHz)分别有4GHz和5GHz带宽,因而可以实现更高的测量精度,物体分辨和距离测量更准。 高频毫米波雷达体积更小。雷达模块中,集成在高频PCB板上的天线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因而缩小天线尺寸可以实现模块的小型化。毫米波频率越高,天线尺寸越小,例如60GHz的PCB板相对24GHz可以缩小6倍之多。毫米波雷达的小型化有利于其在汽车、工业、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应用,易满足外观设计优化和轻量化设计需求。 产业发展需要突破MMIC芯片制造和封测技术 毫米波雷达模块的核心是MMIC芯片,约占毫米波雷达模块成本的30%,高频PCB板约占10%。MCU、DSP、存储和接口等部分约占总成本的50%。 图7. 加特兰77GHz CMOS毫米波雷达芯片(MMIC) 图片来源:加特兰公司官网 我国毫米波雷达MMIC芯片产业发展受制于制造和封测技术。 头部企业以IDM模式为主,竞争优势明显。从国外产业链看,MMIC芯片主要由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和德州仪器等企业主导,这些企业都采用IDM模式。IDM模式下,企业可做到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和封测工艺的同步优化,实现性能、成本的最佳控制。目前,头部企业的毛利率通常大于50%。 图8. 毫米波雷达主要产业链 我国企业以设计和模块为主,制造、封测环节空白。老牌模拟芯片企业英飞凌、恩智浦和意法等主要采用SiGe BiCMOS工艺。2017年新进场的德州仪器则主推RF CMOS。目前国内的设计企业主要由美国的格芯和以色列的TowerJazz代工,而格芯以RF CMOS技术为主。 RF CMOS工艺通常用于手机、wifi、蓝牙等射频模块制造,用在毫米波雷达上需要克服较大的低频噪声问题。2017年后RF CMOS工艺开始在毫米波雷达上推广。采用RF CMOS工艺,MMIC可以与MCU、DSP、数模转化等电路高度集成,可以进一步小型化雷达模块。目前国内的MMIC设计企业主要布局RF CMOS技术。 MMIC芯片和模块设计领域创企活跃 上市公司的产品空白为创企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毫米波雷达领域,我国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雷达模块领域,如华域汽车、德赛西威、保隆科技等。上市公司们主攻24GHz产品,77GHz产品都处于研发阶段。华域汽车2017年发布了国内首款24GHz毫米波雷达,日前已完成77GHz毫米波雷达产品研发,并开始小批量生产供货。 2015年后,大量毫米波雷达创企出现,主要集中在MMIC芯片设计和雷达模块环节,分别属于产业链的两端。中间的MMIC制造和封测环节大多由美国的格芯代工。 图9. 我国MMIC设计企业和雷达模块企业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鲸准,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从企业数量看,模块企业有23家,明显多于仅7家的MMIC设计领域。北京、上海和广东企业数量最多。北京的企业在两个领域较平均,相对上海、广东有更多的MMIC设计企业,这与北京相对丰富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相关。而上海、广东则是以模块企业为主。 图10. 创企所在领域在各个省市中的分布 数据来源:鲸准,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从融资情况看,MMIC芯片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7家企业6家都获得了融资。23家模块企业仅13家获得融资。北京的6家企业有5家获得了融资。广东的4家模块企业中有3家获得投资,而上海的5家模块企业仅1家获得投资。这种现象应该与广东靠近制造业企业有关。 总结 目前,汽车是毫米波雷达最大的市场,虽然今年汽车销量总体有所下滑,但是政策驱动下的ADAS普及趋势不会改变。 我国企业进入毫米波雷达领域较晚,目前主要集中在MMIC设计和模块设计领域,产品需要通过差异化设计来面对行业巨头高性价比的垄断优势。这也需要下游车企给国内创企多一些机会和耐心,共同壮大国内产业实力。 参看国外产业链模式,我国企业需要在SiGe BiCMOS和RF CMOS制造和封测技术上填补空白,整合MMIC设计企业,向IDM模式转型,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和产品性价比。

联系方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