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孵化器:创意破壳背后的神秘推手

发布时间:2019-03-08

信息来源:凤凰网商业

如何定义孵化器?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中,“孵化器”这个字眼在创投圈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在普罗大众的生活圈子中也不再是新鲜词汇。可是,该如何定义孵化器呢?市面上关于孵化器的文章、新闻、评论一直在更新,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来释义孵化器到底是什么。有的人将孵化器和VC混为一谈,有的人对孵化器的直观印象仅限于联合办公场地。好在,《如何定义孵化器:创意破壳背后的神秘推手》(后文简称《如何定义孵化器》)一书应运而生,该书的作者是独立品牌孵化器------Stories的创始人梅晨斐。书中有理论,也有实践,理论中穿插着思考,实践中不乏精辟的见解,读来不像是一气呵成之作。细了解之后,果然《如何定义孵化器》是梅晨斐从2013年就开始的文字积累。

在Stories从创立走向正轨之后,梅晨斐将孵化器运作过程中的点滴感悟透过工作实操以文字的形式发表于“简书”中。在决定将经年的内容编纂成书之时,梅晨斐除了去繁就简、拾遗补阙之外,还将国外的孵化器模式引入书中。在与创业团队接洽的过程中,梅晨斐见识过诸多入孵项目以及项目团队中的人,当然也设身处地地协助项目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故而,《如何定义孵化器》中有很多类似“路演操作”、“效率提高工具”、“人员招募”的诚恳经验。

美国硅谷的YC一直被孵化器行业奉为鼻祖,孵化过众多知名项目的YC也在国际创投圈名声大振。梅晨斐对YC的解构立足于创始人本身。基于创始人的项目经历、校友圈子和孵化过的项目,得出了YC的“DNA”。这种解构能帮助到读者了解“为什么孵化器能引导技术极客成长为商业市场的独角兽?”“如何让年轻人的想法成为真正的产品实践?”等等。由于梅晨斐在描述中穿插了孵化器的运作模式与逻辑、处理方式与细节,故而读后能对“如何定义孵化器”有较为直观的丘壑。

想要真正了解孵化器,必须了解孵化器是如何“活”着的。梅晨斐在《如何定义孵化器》的第二章中提到“孵化器在本质上也是一家创业公司”,需要高效的推进以及有序的运作。梅晨斐站在实践者的角度,详述了孵化器能为入孵团队提供的服务内容,整理了日常工作的逻辑归属,明确了孵化器对创投生态的输出价值。也就是说,《如何定义孵化器》一书不仅有孵化器内部之“大观”,更有创投生态之“着眼”。

梅晨斐毕竟是位资深的孵化器创业人员,忍不住将How-To整理成文,也对孵化器的发展与突破进行了思考。如果想了解“孵化器模式如何在国内市场立地生根?”“如何培养孵化器核心团队、突破成长瓶颈?”《如何定义孵化器》一书将会带来详细的解答。当然,与孵化器紧密相关的入孵项目也能找到项目发展过程中的实操干货,这些都是梅晨斐在更新“简书”时的工作笔记,非常全面、非常周到。

都说“书如其名”,这本书的开端是“如何定义孵化器”,目的是协助了解“创意破壳背后的神秘推手”。梅晨斐花了不少笔墨论述“创业团队该如何选择孵化器”、“投资人应该如何成长”。虽是一家之言,然文字朴实、落地性强,是不可多得的参考经验。

花了一下午时间读完《如何定义孵化器》一书,感悟良多。既然创投生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孵化器模式亦应该是不断进化的。梅晨斐的书作既分析了过去,也解构了现在;既放眼于国际,又植根于国内;既耽于孵化器本身,也放眼整个创投生态。绝对称得上是孵化器相关内容中的集大成之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