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019人力资源机构入驻麓谷科技创新创业园招商对接会在高新区举行,按照规定,入驻企业可享受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提供的全链条高质量孵化服务和产业补贴等政策,最高可获得200万元补贴……
这只是高新区孵化机构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每个工作日在高新区注册成立的企业平均达26家,孵化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在麓谷遍地开花。在“双创”大潮推动下,孵化机构这一创业者的庇护“小伞”与创业者比肩同行,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机制。那么,众多孵化机构发展状况如何,未来又当何去何从?
成创业活力土壤 每个工作日均有26家企业注册成立
湖南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陶雨,在20岁生日之际干了件大事——在麓谷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发拍照即可识别垃圾种类的小程序。“没想到这么快就注册好了,工作人员还给我推荐了几家众创机构,‘拎包入驻,带台电脑就可以创业’的那种。”陶雨介绍。据统计,每一个工作日,在高新区注册成立的企业平均达26家,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新设企业3425户。
然而,以前的创业者可没这么幸福。20多年前,在银盆岭高新区原址,一座租借来的民房内,诞生了一个新型机构——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1部电话、几间办公室、100多平方米,为创业者撑起了保护的“小伞”。“经过一步步摸索,我们有了配套的特殊政策,能提供业务培训、资本对接、集中诊断等服务,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小环境’。”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早期员工回忆,之后孵化了中联重科、三诺生物、华曙高科、天仪研究院等一批行业支柱企业,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随着经济蓬勃发展、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创业者、麓谷孵化机构都越来越多。比如民营企业金荣集团,先后在麓谷建立了金荣国际工业园、金荣同心工业园。中电软件园颇受企业欢迎,目前二期正在建设中,已有近百家企业预约入驻。此外,新长海麓谷中心二期也在火热建设中,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在麓谷创立孵化机构。当前麓谷孵化机构云集,涌现了五矿麓谷产业园、中电软件园、信息产业园、金荣同心工业园、胜利者同盟大厦等一批孵化机构,逐渐形成了一条孵化器—加速器—助推器的全链条孵化体系。
同质化现象严重 麓谷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近50家
高新区作为长沙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在“双创”平台和体系建设中抢抓先机、主动作为,特别是在“双创”政策、路径、模式上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据悉,目前高新区孵化总面积36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8000余家,有各类孵化器13家、加速器(工业地产)10个、众创空间26家,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三位一体的孵化服务体系。
然而孵化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要复杂,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这对孵化器团队的资源和能力要求很高。对于这一点,2016年在麓谷创办了无厘学车的陶益荣深有体会。“初创阶段,我们需要场地、商务设施这种一般性服务。企业架构清晰后,制定战略、管理制度、市场分析、专业知识培训这种管理咨询服务是重头,再之后就是投融资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了。”陶益荣回忆。
“麓谷孵化机构很多,政府单独出资的,政府和国有企业合资的,民营企业独立运营的,应有尽有,提供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麓谷某知名企业创始人坦言,他曾在完成了初创阶段、规模化生产后,来到某加速器继续发展,却发现并没得到更高阶的指导。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当前麓谷孵化机构很多但同质化严重,有些机构只提供免费或低价场地、工商代理、融资辅导等服务,不足以帮助创业团队真正成长起来。
“我们看到具备专业创业服务咨询、培训、融资渠道、资源对接等条件的机构不断壮大,而有些孵化机构更像是商业地产商,仅仅提供办公场地和有限的资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麓谷某知名企业创始人介绍。随着孵化器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部分孵化器开始显露出弊病,同质化、经营者能力差、盈利难等问题逐一被暴露出来。
聚集专业孵化要素、构建生态 走出各自独特路线
那什么是好的孵化机构?各孵化机构展开了积极探索。“不仅仅停留在政策支持层面,我们还成立了专门的服务队伍,促进创业孵化人才队伍职业化、梯次化,与创业者共成长。”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胡斌介绍,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创业服务体系培训,才能在合适的阶段给与企业最需要的帮扶,进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成本,“区创业服务中心已连续四年获评科技部国家级优秀孵化器。”同样以专业度取胜的柳枝行动,聚集了众多专业孵化人才,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柳枝行动自启动以来,渐成准独角兽孵化摇篮。其中机械之家、影视文化、羊驼教育、老来网等项目均获千万级融资,孵化项目479个,帮助60个项目获得4.2亿元融资。此外,区创业服务中心打造了全链条孵化机构,在企业成长每一阶段匹配相应孵化手段,还探索合作共建模式,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多元协作孵化,重点建设了百度(长沙)创新中心、中关村湘军创业园、中科院湖南创新创业基地等合作孵化平台。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已在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孵化器,目前该中心共有10个孵化基地,在孵企业1617家。
而构建生态系统、促进产业孵化,也成为各孵化机构着力点。中电软件园则利用中国电子集团渠道,为企业搭建合作沟通交流的平台,吸引互联网、军民融合类企业入驻,当前已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信息产业园,也加大力度聚集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长沙乃至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地,吸引越来越多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资源、渠道、精准帮扶,能形成行业协同、产业聚集效应,这对企业而言,吸引力比免房租等低层次扶持更大。”金荣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3D打印创新中心、麓谷环创广场、军民融合产业园等一批孵化机构正在火热建设或即将投入使用。麓谷孵化机构逐步走出了各自独特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