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科创: 打造全球影响力

发布时间:2019-03-27

信息来源:上海科技报

 “我们唯有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才能无愧于我们的使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也理应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创造出新的不凡业绩,创造上海科技工作的辉煌。”市科委主任寿子琪日前表示。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之年,更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一年。2018年将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发展建设;增强干部能力、提高工作绩效等重大全局性工作,为科技创新提出新思路。寿子琪认为,进入新时代,上海科技工作可以施展的舞台更大,可以作为的领域更广、干事创业的条件更好。

  全力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头戏”。寿子琪说:“比较大的任务就是张江实验室如何升级为国家实验室。”今年,上海将加快探索实施遵循科学研究规律、符合国家实验室定位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学研究任务。全面推进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已建大科学基础设施的同时,启动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海底科学观测网、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装置等新一批大装置建设,为张江实验室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积极承接和实施国家重大专项,是上海科技的光荣和使命,也是上海提升创新高度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的“蛟龙”号、“墨子”号、“悟空”号、大飞机、国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航母等国家重大任务中,都有上海科技创新的身影。截至去年11月底,上海累计承担重大专项任务928项,获中央财政资金预算超过221亿元,排名全国第二。寿子琪指出:“目前,我们要将手中承接的16个国家重大专项,该落地的尽快落地,要尽可能地解决好专项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国家启动的2030重大专项,上海要加强主动对接,争取更多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落户上海。”

  寿子琪在谈到功能型平台建设时指出,从国际经验来看,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连接产业界与学术界的有效桥梁。今年,上海继续打造一批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深入推进“5+1”的功能型平台建设任务,争取在工业互联网、临床研究、低碳技术、北斗导航、智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工控安全服务等领域论证启动一批,在材料基因组、科技创新资源数据等领域研究策划一批。上海科技创新还将主动融入长三角乃至全球创新网络。构建高水平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积极倡导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新兴产业联盟等开放性合作平台,建设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深化区域内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机制,试点“创新券”部分地区的通用通兑机制,推进G60科创走廊等载体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