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广场

韵网颜振军博士解读《疫情之下创孵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调研报告并回答孵化行业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7

信息来源:


颜博士《疫情之下创孵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调研报告解读实录


一、哪些机构参与了调研

孵化机构也在动,孵化人也在思考。2月18-25日,韵网共收集到了700多份有效问卷,感谢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创孵机构参与。今天来的很多机构都填写了问卷,我也是想把大家填的内容,作为整体分享给大家。感谢几个省市的协会,对这次问卷的大力支持。

一共744份调查问卷,来自16个省市的创业孵化机构。其中,广东、北京、浙江、河北、吉林、天津、河南、湖南、湖北、辽宁10地的问卷数量较多,几十个以上,广东、北京、浙江过百。问卷覆盖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省份。

从创业孵化机构类型上看,调查了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大学科技园三类。从所有制性质看,民营占70%,这与全国的民营机构占比相同。全国的12000家机构,民营的占70%左右。很有意思,我们700多份样本的比例,和全国一模一样。


image001.png

image003.png


我们特意问了一下,年轻的机构和年老的机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这次回答问卷的,成立四年及四年以上的创业孵化机构占比65%,大概六七成比例。所以,多数是成熟机构。

image005.png

另外,综合孵化机构是500多家,专业孵化机构200多家、占比29.17%,大概30%。有意思的是,这个比例就是全国的比例。全国的专业孵化器占所有孵化器的比例也是30%。

image007.png

这些机构都是怎么样的机构呢?我觉得这些机构都是很棒的机构。这是一个多选题,机构的收入是房租收入、服务收入、投资收益还是其他,这里可以注明。很有意思的是,我们这700多家机构中,1/4有投资收入,70%左右有服务收入,这个比例是很高的,高于全国的比例。当然,80%机构有物业收入。反过来说,700多家中,20%无物业收入,可见此次调研中,重服务的机构占比多。特别是,1/4是有投资收入的,这个是很棒的。

image009.png


二、创孵机构和企业面临的困难

创孵机构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呀?我们问了几个问题,可能还有另外一些。也是多选题。人工成本是第一个,占比67%,租金是60.75%,无法复工、还贷压力,有些孵化器还是有贷款的。我们租的别人房子,租金大概是排在第二位。人工成本是第一大压力。我认为这是比较好的事,创孵机构人工成本比较高,意味着创孵机构用了一批能人,管理人员素质比较高、还是很费钱的,这是好事。

image011.png

我们问了大家现金流,现金流怎么样?按照比例最高排下来,第一个就是可以开工,现金流只能维持1-3个月,大概占30%。怎么看这个数据,乐观的看,还是悲观的看。大概有1.34%,10家左右,现金流已经断了,无法开工。29.84%的可以开工,现金流只能维持1-3个月,就是有三成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可以维持6-12个月的为10%。可以维持1年以上的差不多20%。这两个加起来大概30%,就是三成机构现金流够半年以上,这个比例应该超过了全国平均数。加上维持3-6个月的有20%,大概50%左右能维持3个月以上,甚至六个月以上。全国的创业孵化机构日子还是可以,大家有比较好的现金流储备。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一半的机构撑不到3个月。就看怎么看。但是,这个数据很重要,因为是无记名填写问卷,我们只知道是哪个省,不知道是哪个数据。因此,数据比较实。

image013.png

我们也问你们孵化器里的在孵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当然也不出我们预料,一个就是房租压力大,这很正常。60%多的企业认为房租压力大,所以很多机构为企业免房租。解决他认为最大的问题。第二个就是缺流动资金,这是个老问题。不只是疫情,可能疫情之下,压力更大。还有我们特意问了一下,复工政策太多。一半以上企业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是政策也在变,就是对复工越来越支持。就是在满足一些前提下的复工,可能还要比较长的时间。另外,还有供应链中断,这个比较正常的。你开不了工,别人也开不了了工。还有就是员工流失。总体,问题还比较多。

image015.png

我们还问给在孵企业免了房租没有,免了多少?大概77%左右的机构,都给企业免了房租,减了房租,23.79%还没有减免房租。大家可以联想能挺过3个月的比例,一半左右挺不过3个月的,但是77%的机构给在孵企业免了房租。大家可以交叉分析,我觉得,我们孵化器还是有担当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我们问的不是太多,最多问到100万以上。免租100万以上的占11.96%,这还是不少的。

image017.png

三、创孵机构的预测和期望

孵化器的营收,怎么样呢?我们问了几类情况。降幅超过10%,预测的机构占比51.88%,一半以上机构认为自己的降幅超过10%。我们没有问的更多,降幅是不是超过50%,不知道。这样的预测也是情理之中。但是你再看,持平的、增幅的,还是有一些的。23%左右的机构认为自己全年可以做到持平,甚至还有增长。还是比较乐观的一个情况。

image019.png

下一步,你期望什么?你对线上有什么期望?这个数据还是超乎我们预期的,这个大家对线上的需求这么大,可能有疫情的因素。对线上的期望,77%选择线上对接,72%选择线上管理。对线上管理这么大的需求,但是我们没有问的更细,是孵化器内部管理、孵化流程的管理,还是在孵企业的管理。我理解,是孵化器的线上管理。线上培训也是大概70%的需求。所以我们看,这次疫情加快或强化了大家对线上的预期。

image021.png

另外一个是孵化器怎么样?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问了一些,政策扶持简直就是异口同声,有93%多。但这个政策扶持是一个很宽泛的表述,政策还有多种多样,甚至包含了下面列出的一些内容。孵化机构还是需要很多帮助的。政策扶持、减税降费、包括租金减免。有65%的机构希望孵化器、运营场地有租金减免,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金融支持,孵化器自己要融资,要通过金融机构的帮助给创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支持的需求也很大,有57%。还有用工帮扶、合同维权等。12%的机构希望有合同维权服务,这个是可以理解的。疫情带来很大的变化,而且很突然,比如它是不是不可抗力。很多律师们认为这是典型的不可抗力。从非典事后来看,既有把它当作不可抗力因素的,也有不认为是不可抗力的。所以,这方面的法律支持,还有很多需要。律师们可以主动帮助创孵机构,还包括政府,也可以提供法律援助。

image023.png

我们还问了一些,就是大家干了什么?这个我就不去多说了。我们干了很多。包括很多行业协会,重庆、河南、北京等等,大家都为抗击疫情做了很多事情。在疫情之下,我们创孵机构这帮子人有非常强的社会责任感,真的认为我们自己是成人达己的机构。孵化器和在孵企业是命运共同体,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有了困难、有了问题,即使我们自己也有困难、也有问题,孵化器也第一时间以最好的资源和人力资本帮助企业。我要给大家点赞!


四、相关政策建议

这个数据分析之后,我们提了政策建议,并形成了一份报告。18号开始做调研,大概3天以后,我们写了一份初步的调研报告,很快提交给了科技部火炬中心。火炬中心有关领导说,他们很快的把这些数据和一些看法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中,用在上报部里和国务院的专报。我也替火炬中心领导感谢大家,我们700多家机构,用自己的数据给我们提供了一手材料,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今天,火炬中心也发了文,怎么在疫情期间支持孵化器、支持在孵企业,我们提了一些政策建议。因为大家也拿到文件了,我简单说一说。比较重要的是,孵化器也需要孵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实际上,从企业的形态上来说,全国的70%的机构是民营的,民营的机构基本上都是中小微企业。所以,从形态上来说,这些机构都是需要国家重点支持和培育的。孵化器也需要国家出台专门针对孵化器的政策,不管是疫情也好,疫情之后也好。

另外,就是细化、落实对创业孵化机构的税收减免。去年开始,有对省级以上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的三个税种免收。但是有些地方政策落实的也不平衡。复工也是很重要的,既要保证安全防控,也要在某些地方简化要求,让中小企业尽快干起来,让社会尽快进入正轨。

另外,金融支持方面,科技部也好,发改委也好,可以在一万多家机构中,通过一个指标评出来一批非常棒的孵化器,比如说国家级机构,这些机构只要在名单上,部委的政策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就要在孵化器融资、开展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上开通绿色通道。还有我们提出帮助创孵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等等。


 颜博士谈孵化器的方向


谈谈孵化器向什么方向走?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疫情没有改变趋势,所有的趋势,疫情都没有改变,包括国际化、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大企业升级、小企业的长久困难、中国的经济向好。我不认为它改变了任何趋势。但是,疫情对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们17年前经历的非典,感受最深的是对心灵造成的冲击。脆弱,人太脆弱了,系统太脆弱了。这种心理的恐惧、恐慌。最大的恐慌来自于无知,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疫情那些追根溯源的东西。


疫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特别的检验情境,可以检验很多东西。疫情检验了孵化器和在孵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联。首先,检验出来最重的一种连接是什么?是房子。我们认为房租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的,我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减房租、免房租。甚至是下意识的本能反应。

疫情还是一种催化剂,它加快了一些东西,也延缓了一些东西。它加快的是什么?我觉得是智能化。从刚才的调研可以看到,大家对线上的诉求加大了。平时也是有的,社会、产业对线上的、智能化的诉求,只不过,疫情加快了这个诉求。


火炬中心发布的《通知》第四条,提出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推动创业孵化服务升级和新业态培育。新业态培育非常重要。这些新业态谁来培育呢?孵化器责无旁贷。当然,孵化人要有很好的市场敏锐性。我们要看到新的产业要在哪冒头,我们要设计服务体系、服务网络和服务资源,去帮助他们,生成新的产业。

火炬中心的文件中,有一条很有意思,“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式,提升孵化服务智能化水平。”我觉得这些讲的非常好。正是在疫情之下,我们有了这些迫切的需求。

所以,创业孵化向何处去?我说,大的方向没变。这两年多以来,我一直坚持这样的判断。孵化器行业在经历一个颠覆。1959年开始的模式,什么样的模式呢?先搞房子,然后进来一批企业,我们提供服务,然后他们走了,就叫毕业,然后循环往复。这个模式60年多去了,一直都没有大的变化。所以我说一定在经历一个颠覆。


颠覆的动力之一,就是一批新人进来。一批什么样的人进来呢?一批做产业的人、做投资的人、做行业服务的人。他们有天生的市场逻辑、产品逻辑、服务逻辑等市场化的技能。市场化的人进入到行业里,来改变这个行业。这样的人很多,有一大批人进来了。比如像百度陆奇创立的奇绩创坛,很牛。陆奇也是北京市创业孵育协会的副理事长,技术大牛。洪华院长,工业设计家来做孵化器,创立谷仓创业学院,天生的产品逻辑在脑子里。下周三,大家可以见到他(洪华院长)。胡剑锋,老牌投资人创立大连创业工坊,有很好的投资逻辑,是投资人来做孵化。田勇,创立成都蜂鸟智造孵化器,年轻人,从大公司出来的,做产业服务,天然有产业链资源、产业思维。蜂鸟智造成立两年多的时间,做的非常好。

老人不是指年纪大,而是干的时间比较长,知道自己哪些行、哪些不行。更多的要去干自己行的,要跟新人、跟大公司紧紧的捆在一起,往前走。新人的加入,或是老人头脑的更新,人是最重要的。


从未来方向来说,我认为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产业孵化,一个是智能孵化。我觉得这是大趋势,看不到改变的可能性。

第一个是产业孵化。产业孵化是什么?产业孵化就类似于谷仓创业学院、洪泰智造、埃米空间这样。第一,瞄准一个领域。像现在30%的机构专注在某一个方向上,需要更窄一些的细分领域垂直资源的整合。瞄准一个领域,建立一个细而长又深的产业生态系统。在系统里提供更多的产业服务,包括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打样、作图、中试,甚至小规模量产。孵化器给你提供设备、技术人员,甚至工程人员,帮助企业完成产品化。我(孵化器)有一批上市公司在这个生态系统里,你(在孵企业)的产品有人买,公司也有人买。在这种产业模式下,不仅小公司是孵化器的服务对象,大企业、上市公司更是孵化器的服务对象。产业孵化下,基本不用赚小公司的钱,赚它的股权——它的未来现金流,去赚大公司的现金。我很期待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里,包括3D打印、汽车电子,甚至更小。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一批小而美的产业孵化器。有几千、上万个产业孵化器,才配得上中国成为创造大国,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


第二个是智能孵化。刚才谈了一些,包括火炬中心提出怎么提升智能孵化水平。韵网就是一个智能孵化平台。智能孵化对应的是传统孵化。传统孵化的特点是:点对点、面对面、本地化,还会永远持续下去。创业孵化一定是本地化的,但是这不够。资源与创业者的需求不匹配,就需要智能孵化。具体来说,孵化器要有两个空间,物理空间+网络空间。自己办的空间,加上别人定制给你的空间。另外就是,本地服务+跨境资源,除了自己的本地资源,用一些办法把跨境资源引进来,提供服务。初级孵化+二次孵化,一个企业在孵化器孵化3、5年走了,要有下一个孵化器提供下一轮次的业务。孵化器与企业要有联动关系,在下一个孵化器中还要有初级孵化器的利益在。所以,要有初级孵化和二次孵化联动,形成一个系统。韵网就是一个二次孵化平台,会员系统面向企业提供,韵网资源也可以向企业提供。但是,韵网的企业会员都是孵化器推荐来的。因为,韵网要做的就是让孵化器更好、更牛。还有中国孵化+全球孵化,这是一个很长久的智能孵化体系。


颜博士回答直播间观众提问


1.疫情结束后会出现哪些新兴行业?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的产业会大量涌现,大家多留意。


2.中国的创孵机构是否已经饱和了?尤其是前两年大量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总量是不够的。全国每天18000个企业新生,一年500多万个新企业。全国1万多家孵化器里,在孵企业才60多万。总量不够,但是结构性短缺。好的孵化器,真正解决企业刚需的孵化器,好的细分领域的产业孵化器,缺的厉害。所以,还没有饱和。如果你有资源、会投资,有一颗成人达己的心,可以进来,干孵化器,保证能实现人生梦想。


3.对于本来资金就不宽裕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孵化器的哪些或者哪类服务是企业愿意为之付费并成为增值服务的?

很多。初创企业的付费能力很差,比较好的商业模式是与创业者共进退。如果撑得住,有实力的话,可以用服务换股权。赚有钱人的现金,给大公司、创投机构、政府服务。有些人没这么大能力,撑不住,因为投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孵化器的很多服务可以收费,咨询、培训、中介服务、市场营销都可以收费。孵化器要有一招鲜。没有一招鲜,没有专有服务,没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就干不了孵化器。


4.是否可以对于以自有资金投资孵化初创型企业的孵化器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加强孵化器与孵化企业间的联动,减轻孵化项目的创业风险。

很重要的问题。我曾经当面向国家发改委的领导提出,发改委应当建立一支创业孵化基金,一支专门给创孵机构支持的基金。像其他产业基金一样,可以同社会基金一起,专门投向创业孵化机构。这是非常必要的。投资孵化器与投资企业一样,一样有风险有收益。但是他也很便宜,一样能盈利。所以,我也很期待更多民间资本可以加强与孵化器的互动,投资孵化器。当然,要选好的孵化器,选择好人来运营的孵化器,可以赚大钱。


5.在目前疫情和中国产业政策急剧调整和不确定的情况下,颜博士对中国孵化器行业的走势有什么看法?还会有前几年的好政策和好环境吗?

我不认为中国产业政策急剧调整。一定要有好的中国产业政策。我对创业孵化极其乐观。我坚信会有比前几年更好的政策。好政策是什么?第一,聪明的政策,不是傻政策,不是建立在土地、空间、活动上的政策,而是建立在细分领域、产业链资源整合、投资、增值服务的政策。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出来的。政府里有大量的精英,我们行业里的人也要参与政策的制定。


6.想请您解读下孵化服务、科技服务、产业服务之间的联系、区别、深层内涵等。这三个词用到孵化器里,是服务能力递进关系,还是不同类别孵化器的服务定位呢?

孵化服务、科技服务、产业服务之间,孵化服务可以涵盖科技服务和产业服务。因为中国的孵化器基本都叫科技企业孵化器,所以都要提供科技服务。所有类型的孵化器也一定要提供产业服务,只是每家的能力、偏好、绩效有所不同而已。
综合性的孵化器可能产业能力弱一些,但是也要有,可以有很多办法。对于产业孵化器,产业服务是安身立命之本。


7.缺乏创新资源的三线城市怎么做孵化器?商业模式怎么打造?


太好的问题啦,因为这是我发现的问题。这几年全国各地走,很遗憾的现象是,一个八线城市做的事情和中关村创业大街一样,这怎么成。肯定不成。所以,不同的地方,模式肯定是不同的。即使是一个城市不同区域,模式也要不同。所以每个机构要看自己。做一个孵化器是有流程的。建立一个孵化器第一环节是什么?可行性研究。你的城市是否需要孵化器?有没有创业者?创业者哪些需求需要外界帮助?如果有一定量的创业者,他一定有需求需要外界帮助。然后,了解他的需求,你的城市资源、你的机构、投资人是否可以提供?另外,不要学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搞什么,你搞什么。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提供什么东西,量力而为。所以,三线城市不一定要做高科技。只要是创业,都可以用孵化器的商业模式帮助他们。


8.孵化器要细分领域,任何行业都可以么?比如说文旅行业这个算传统行业,这样的行业也符合吗

每个孵化器都要做细分领域的孵化。当然,如果在一个极其偏远的地方从来没有过孵化器,那么可以有一个综合性孵化器。但是一定要提供专业服务,而不是只有房子。不要路径依赖。北京、上海、深圳30年走过的路,我们偏远地区要重新走一遍吗?一定不是。在偏远的地区也一定要站在巨人肩上,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智能化时代来了。

毫无疑问,任何行业都可以用到孵化器商业模式。我曾经说过孵化器有两面性,既是政策工具,又是盈利手段。文旅行业也很大,旅游本身也不小。你可以做一个旅游孵化器,旅游那些衍生品,如导游培训、资源跨地域整合等。只要在这个领域有大量的创业者,行业没有形成明显的垄断,这个行业就需要孵化器。


9.高校众创空间如何建立细分领域的产业链?

好问题。我们北师大心理学院建立了一个孵化器,挺棒的。第一,高校孵化器,大学孵化器要依托大学资源。大学有什么资源?实验室,依托实验室建某一个领域的孵化器。因为我们有这个领域的院士、科学家、设备、实验员、实习生。所以,要定位一个专业领域。我们还有什么资源呢?我们有学校的资源,有课程资源、图书馆、运动场、科学家、实习生等等。这些是能吸引创业者的资源,老师也好、重点实验室也好。想办法把这些资源对外开放,做成很好的孵化器。好企业来了,好项目来了,有自己的一招鲜,那么,上市公司、律所、设计公司、创投都会主动找你。这样一个产业生态系统,就建起来了。
 
10.疫情过后是否会再次出现大量的闲置空间载体,这是不是创业孵化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我觉得你已经给了答案,我同意你的答案。我认为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因为这个事情去年已经开始了,没改变大的趋势。2019年,孵化机构空置率明显提高。疫情来了之后,现在已经有企业开始退租了。这种现象一定会出现的,会比2019年空置率更高。因为很多人活不下去了,活着的也在收缩空间。所以,反过来说,孵化器要想活得好,就更要回归本源,做好孵化服务。要有造血能力,至少有一招鲜能提供给企业。这一招,或者是能回收现金,或者是能换股权。这一招不是房子。


11.疫情过后,孵化器的在孵企业会形成大的倒闭潮吗,人员失业率有多高?

好多人问这个问题。在孵企业倒闭是肯定的,在孵企业有一个倒闭潮。失业率多高?不知道。我们会面临一个困难的时期。


12.外国有哪些好的孵化器?

好问题,我觉得可以专门找一个时间,说说外国有哪些好的孵化器。好孵化器很多,我在公众号分享过一个法国网红孵化器,刚创办两年多的Station F,在巴黎。它有很牛的一些地方,一个是有很好的生态系统。3万平米的空间,大概有一个1万平米的餐厅里,可以办公,7*24小时开放,环境非常棒,人愿意在里面呆着。孵化器是给人准备的,要呆着舒服,这是很重要的条件。还有,它吸引了20多个上市公司,有微软、Facebook、Google等等,在里面建加速器。有大概40-80个工位分配给大公司,作为窗口。大公司的资源在这里汇聚,创业者可以被大公司的知名度、品牌、营销能力、渠道、研发能力、导师、投资能力吸引。创业者与大公司在这里对接,这些创业者可以得到微软的帮助,同时还可以得到Google等其他大公司的帮助。这实际上是一个专业孵化机构的集群。另外,Station F还有自己的一套孵化模式。这是很有意思的。

国外还有一些,像美国老牌的Idealab,做的不错。进入到中国的,像PNP(Plug and Play),在美国做的很棒,在中国近几年的发展也很棒。大家可以关注韵网的网站,我们有200多个海外机构会员,也经常介绍海外孵化器。


13.孵化器应该怎么吸引优质创业公司或者项目呢?

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首先要吸引他们来。孵化器怎么才算牛呢?孵化器的空间很炫?孵化器有一个牛人?还是孵化器PR做的好,是明星孵化器?孵化器的牛不在这些,只在一个地方,孵化的绩效好。企业在空间里,还是不在空间里,只要是我的服务体系内,呆了一定时间,在这期间成长率非常高,这就是好的孵化器。成长率是一个指标。好孵化器和好大学一样,首先要有好学生来。就是怎么吸引好项目来?现在竞争已经白热化了。一个很小的区域里有很多孵化器,还有类孵化器,分流了。

怎么吸引?那就是有真正的打人家伙。你有一招鲜,这是第一。我曾经搞了一个孵化器的创业孵化匹配模型,我说孵化器第一要有自己的一招鲜,有自己独特的能力,人家冲着这个来的。比如说,我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我自己在开发,同时对外开放。你来了,只要纳入我创业孵化体系。在孵企业就可以用我的实验设备、科学家、实验员、实习生,这就是一招鲜。或者,像洪院长的谷仓,工业设计是我团队亲自给你做的,甚至营销交给我,我帮你把好产品炒出来。如果没有一招鲜,你还没做孵化器的话,就不要做了。如果已经做了十几年,还没有,就要想办法有,抱大腿也要拿到。没有这一招,生存不了。

第二,要有资源整合的能力。创业不是孵化器的事。创业者要自己去拿主意,要自己去冲锋陷阵。但是他不是每一样都行,不行的地方,你要去帮助他。这个企业融资能力不行,那个企业设计不行,另一个技术不行,当一个孵化器有50个企业,你可能要满足几十个需求。所以,你要有一帮铁哥们,帮助你解决这些需求。比如,你有一只很牛的基金、很牛的设计公司、上市公司跟你绑在一起。上市公司优先去买你的企业的产品、技术、团队。孵化器管理人第一是个社会活动家,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孵化器第一要有一招鲜,第二要有很好的资源整合能力,得有一帮铁哥们跟你一起为创业者提供服务。有这两条才能去吸引好的项目来。营销技巧不是关键,会营销的多得是,但有这两样的少之又少。


14.目前多数都是二房东孵化器,所谓升级具体体现在孵化器本身内部哪些地方?

二房东孵化器是个很难听的名字,但是又不难听,没什么。我们不是有房子的人,我们就租了一些房子来用。但是搞清楚,我们和房子是什么关系。房子是我们的手段之一,用它来形成人的集聚,办公要空间,办活动也要空间。而不是反过来,我们是房子的奴隶,要装满,去招商。我建议孵化器不要有招商部,不是土地开发。要告诉企业我们有服务,要用服务吸引人进来。我希望未来都没有自己的房子,不把现金放在房子上。用现金去投资、去提供增值服务。这是我的期待。当然,在没有更好的盈利手段下,如果天生就有房子,能赚钱,也不错。


15.孵化器升级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升级是什么?双创升级也好,孵化升级也好,不是别的,是回归本源,就是孵化器的初心是什么。孵化器本源是什么?是帮助创业的,不是出租房子的,不是给政府打工的、办活动的。回归本源,想办法给企业提供服务。


注:本文由韵网根据颜振军博士在创孵直播公益讲座第一期的解读和答疑整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