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澔:疫情时期,上海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这样开展工作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2-12 18:34:44

 

/storage/images/20200213/1581556424375584/1289e7760cb6269973a498d2a09a7631.jpg


1月31号,在漕河泾开发区总工程师韩宝富、创业中心总经理赖浩锋等领导部署指挥下,我们创业中心以党员、骨干为代表的核心人员,都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轮流值班;我们从大年夜就在开始在家上班,情况还是比较严峻的。1月31号,我们创业中心以党员、骨干为代表的核心人员,都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轮流值班;2月10号是上海市政府官方通知的复工时间,在沪的孵化服务团队基本上已经全员到岗。
 
疫情就是命令,对我们孵化人来说也是一种使命。园区很多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无论内部管理,行政部保障、资金储备,还是人员的流动性,跟大企业都不一样。在这种时候,它们(中小企业)更需要我们来系统性地组织、引导他们做好疾病的防控和恢复办公的准备,所以我们的动作需要非常迅速。整个上海现在也在为后期的返城人流做大量的疫情防备工作,毕竟上海是个将近3000万人口的大城市,人员密集且流动性高,最近我们也是感受到这个形势越来越紧迫。


01目前运营状况
 
我们是漕河泾开发区下属的一个科技创业中心,主要承担着两方面的工作职能:一个是创业服务、一个是创新服务。
 
创业服务,顾名思义,主要针对开发区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空间服务、创业辅导以及投融资对接。目前整个漕河泾(开发区)已经有将近4000家的科技公司,其中有1000家这种科技创业型的公司。
 
另外有3000多家是属于我们认为的“大、中型企业”,甚至是500强的科技公司,其中500强的公司已经占到了141家,不乏思科、3M、强生等等这样的国际500强企业,也包括字节跳动、腾讯这样的本土科技巨头。


/storage/images/20200213/1581556473569455/a1c84b1412f92e8cee8facb1b12f3d25.jpg

 
创新服务也是我们这个机构在做的事情。主要针对园区里面中、大型的公司提供资金、政策落实、还有一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所以我们这个创业中心其实也承担着很多服务园区大企业这样的职能。
 
讲到目前园区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个现象:昨天(2月10日)是企业正式复工的第一个工作日,据我们直观的感受,从企业的数量上来看,将近60%的小微企业都已经回来上班或者值班了,人员到岗率达到30%;而大企业只有30%左右现场复工,主要是通过居家的远程办公开展工作。这个现象其实说明了我们的小微企业面对疫情造成的业务影响,心情非常急迫,因为相比大企业,他们抗击波动的能力不强,自愈和修复能力也非常弱,拖不起,需要尽快复工。
 
02机构面临的影响和挑战

 
原本我们在去年底已经开始看到一些企稳、复苏的讯号。相对来说,从2018年开始,很多政府层面引导出资的母基金都陆续设立完毕,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很多子基金都已经完成了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的备案,计划在2020年进入投资期;同时一些老牌的基金,因为有新的募资马上到位,也希望把上一期基金里剩余的资金尽快投出去。
 
2020年春节前,虽然只有20来天的工作时间,但我们在一线与创业者做年度总结、导师工作室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这样的利好苗头。但是疫情突然爆发之后,我们的小微企业就非常难,融资工作事实上已经停滞下来 。事实上,很多小微企业去年在用倒计时的方式活着,没有收入或者融资进账的创业公司都在咬紧牙关,期望熬到20年打一个翻身仗。但现在这个情况,大家都真的很难。
疫情期间的管控也是非常难的。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否去践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是否去配合特殊时期的政府政策,怎么实现特殊办公都是我们要关注的。比如,外资企业或者大公司,会比较熟悉远程办公或者异地办公方式,小企业怎么去熟悉,怎么去把这个事做起来,也是一门功课。
 
同样,这对我们孵化服务载体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行业面临着很多新难题:
 
第一点,房租带来的直接损失。

孵化器服务的对象基本上是小微企业。我们都知道2019年对于小微企业来讲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对于我们孵化器同行,如果从单纯房地产的去化率这个维度来看,大多也是不及格的——出租率直线下降,整体的经营的状况也是下降的,因为新增创业企业减少,很多小微企业客户在缩租甚至是退租。
 
从我们孵化载体来看,尤其是传统的孵化器,很大部分业务建立在空间服务的基础之上,有很多孵化器的DNA其实还是开发商、二房东,直接面临的挑战就是:如果大量的小微企业撑不住,也会给这类孵化载体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这也是现在很多孵化器同行最焦虑的事情。
 
第二点,孵化器存在一种社会功能——它是社群联结的枢纽。

孵化器的角色和身份,更多带有人和人之间的纽带联系,孵化器经常会通过一些社群活动,比如说培训、导师的服务,或者社交活动帮助企业联结人脉、对接资源、提供服务。但现在的疫情之下,孵化器的线下的活动基本上是暂时取消了,这个对孵化器、对众创空间的服务手段影响就非常大。
 
第三点,如何应对企业投融资需求的增长。

现在大量的新型孵化器,包括一些经典孵化器,如果说前两年工作做得还不错的,都是在做一些投孵联动的尝试。现在我们的感觉,尤其是这10来天里,我们企业对融资和贷款的需求有大幅的上升。但是投资方面基本上现在是暂停的,整个股权投资业务受阻严重。很多中小企业转而寻求债权融资的方式,但通常情况下,很多小微企业连信用贷款的门槛都达不到,这种情况下如何破局?

比如在漕河泾(开发区),我们有一个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平台,平台上的贷款业务都是信用贷款、无抵押、无担保,带有公益性质。从2009年成立,在过去的10年里,所有的这些贷款我们都是补贴性贷款,而且所有的风险敞口都是由我们来承担。疫情爆发以来,这类公益性的贷款需求量也增加了。无论是从风控层面来看、风险备付金的覆盖范围、还是专业团队的人员数量来说,对我们的服务能力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storage/images/20200213/1581556512091834/5bb832d103c76e7e6299cf41ae77e1ea.jpg


但是不管怎么说,孵化器还有一个重要身份,我们是社会稳定器。作为国有园区,我们自然会响应政府倡议号召,对中小型企业减免2月份、3月份的房租。但对我们也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对于孵化器自己的现金流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大部分孵化器基本上是微利、甚至是非盈利的,这个(减免租金)倡议其实对于孵化器的精细管理能力、对现金流的出和入的转换能力要求非常高。
 
目前我们还专门有一个小的团队,他们得花费大量的精力统计对企业减免租金的金额范围,在做补贴资金的准备或者是一些政策性的资金下发准备。这个团队同时还在为中小企业设计提供我们孵化器特有的“私房菜”:帮助小微企业如何开源节流、如何生存下去,我们作为连接这些创业公司的母体,自己不能先倒下去,但总体来讲,我们觉得自己的生产经营,也是受到间接的影响,今年挑战会非常大。
 
03具体措施的实施


保障人员安全


我们首先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自己的员工也好,在孵创业公司的员工也好,个人的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storage/images/20200213/1581556691684502/17d9ac90e92bab33bca17792490aea5f.jpg


我们投放了非常大的精力在全力落实防疫工作的部署方面。相对来讲,孵化器,尤其是众创空间防疫的难度远远高于一般的商务写字楼、孵化器、众创空间,它们本身就是开放型的办公场所,有非常大量的人流进出,里面很多小微型公司本身的组织架构也不完善,不像大公司,有专门的人力资源或者行政部门会做一些防疫方面的布署。这个时候,一般的商务楼宇物业,发布一些相关的提示和防控预案、人员的筛查、测温等工作就可以了,但对于孵化机构而言,这些却还远远还不够,这也是我们当时为什么春节就开始上班:这边小企业也多,我们需要第一时间一家一家地和负责人取得联系,排摸企业的信息。要知道企业人员情况:人员在上海还是别的地方?非上海员工有多少?多少人出去了?什么时候计划回来?回来之后是有什么样的自我隔离手段?企业接下去怎么做?是要做远程办公还是要到现场……除此之外,我们还采购了专业消毒服务,加强公共场所的消毒力度,确保给创业者提供健康的办公环境。这些说起来就一句话,但是事无巨细,过程非常繁琐。


协助园区上下游企业,组织协调防疫物资


我们的党员在此时是先锋队,冲在各个楼宇里、孵化器空间里,每天都在各个路面进行巡查,找第一手的信息。同时也要为企业提供一些物资保障,物资、口罩、消毒液……这些目前都是非常紧缺的,我们小微企业也很难去获取这些物资,我们就做一些协调工作,甚至免费提供一些消毒水。中心领导也在第一时间慰问了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巨哥电子、烨映电子等企业。


/storage/images/20200213/1581556545147016/417aa54f0383b5e216f85870d3248646.jpg


在漕河泾(开发区)还有不少企业都参与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刚才讲到,像3M,他们的中国研发中心正好在我们开发区,现在是最主要N95口罩的合作供应商。我们还有一些科技防疫的公司,比如做红外成像的,我们孵化器里面就有一家千人计划的公司,主要应用在商场、火车站、机场这些地方;也有做红外芯片的企业,是中科院出来的一个研究员做的项目……这些公司,我们一方面从他那儿看看能不能协调一些资源帮助其他企业,就像邻居之间的互相救援;另一方面,也在为他们做后勤保障,积极创造不同的条件保证这些抗疫企业的生产。比如说,在延迟复工期间,我们当时也在积极地帮助我们的一些生物医药公司、防疫物资生产公司,联系上海市的商务委、经信委这些部门,给他们去争取申请复工许可和复工申请。甚至有些公司的上游元器件供应商因为在发现有疑似感染人群被隔离了,我们就要去帮他找新的上游企业生产,有关这样的一些行政保障,不光是我们自己在做,我们相关政府部门也在做,这些也是创业孵化载体的社会责任。
 
创新推出“空中加油”确保融资贷款通畅


我们有一个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平台,这20来天的时间里,要和合作的商业银行,像上海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保持紧密的沟通,我们在微信和电话里面处理大量的企业的需求,大概100多个。


以前我们做的是50万-2000万之间的小额贷款,低息信用贷款,现在要求所有的银行保持对这些小微企业这样的低息,因为资金风险由我们开发区自己承担,所以我们可以要求他们保证对这些小微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


另外我们也在做一些创新型的举措,我们有个“空中加油”的项目:比如企业有一笔6个月的200万流动性贷款,6个月到期的时候要归还本金利息,在现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要“空中加油”,就是“无还本续贷”——6个月时间到了之后,这200万可以不用还回来,我们继续给你贷款支持,你只要每个月继续去还利息就行了,这个举措也是能给企业解决他们目前资金紧张的一个大问题。
 
配合政策,优化服务,不间断的提供线上指导和服务


我们还在不间断的做一些线上指导、政策的指导,一些创业服务。


我们的社会由各种各样大型的、小型的团体或者大小企业、家庭、个人组成,最小的单位是到个人,现在这个时候,最难的、最不稳定的就是中小企业这种社会结构。为什么这么讲?大企业组织结构相对完善,它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相对小企业更能抗得住疫情。但是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我们这些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它往往在前期还没有盈利,没有形成健康的现金流,只能靠融资或者贷款,这个时候,小微企业的不稳定性就体现出来了,它是最容易被冲散掉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精准的辅导、扶持困难企业。


我们现在也在跟一些专业的机构,以及上海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心理咨询机构、人力资源机构的专业人士在探讨是不是可以开发一些这种有针对性的课程放在线上来为企业做辅导,因为线下做不了这些。现在企业非常需要复工之后人资关系的处理、法律纠纷的处理,它往往需要比较有针对性的一些服务。


/storage/images/20200213/1581556587754156/b44c98a9b64bd10fe1896323132ab147.jpg


最近几天,上海市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响应疫情的政策措施,对中小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大支持。孵化器作为小微企业的坚强后盾,首先就是要聚焦当下要解决的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常规服务做不了的情况下,优化企业迫切需要的服务。对于企业来说,最难的就是如何控制现金流,怎么让成本支出最小,开源节流。企业要学会冬眠,怎么熬过这冬天。一旦疫情结束,企业能以最快的速度复工,把产品迅速的投放到市场、获得原有客户或者新增客户,达到自己的业务复苏。这可能是当下小微企业需要去迫切考虑的问题。
 
04 疫情对孵化器的未来发展启示


应该是把双刃剑——是坏事,也是好事。


我们认为,孵化行业的发展趋势:孵化器和企业之间一定是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两者之间合作互惠,反哺共生。


过去,孵化器人自己也在呼吁,国内的很多孵化器其实是二房东,尤其一些民营的联合办公场所,单一提供办公空间,一点技术创业服务也不提供。经过这次,我觉得会有一个很好的洗牌。


对于原来那些没有健康的财务状况、没有多元化收入的孵化器,是一个痛定思痛、思考出路的好机会。如何回归到孵化器的本质,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来服务好我们的创业公司,怎么把一个拥有全球最多孵化器的国家,变成拥有全球最优质孵化器的国家,是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为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首先会更加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理念;其次,继续提升服务方式——将更多地利用网络资源为中小企业对接国际信息和合作机会;另外,在服务内容方面,也会适当变革,加强宣传、培训员工和在孵企业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大家的危机意识和应急管理能力;除此,还将对企业在资金、销售渠道、融资、产品推广和应用、研发、担保抵押等方面的服务反应更及时、更高效。


(注:本文由韵网WIIN采访编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欢迎参与交流,登录 后才能参与留言,留言审核后公开显示

    精品留言0

王钟澔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助理

返回 顶部